2014

虽然2013年只写了两篇日志,当我郑重敲下这篇日志的时候,说明我还是很在意我的博客的,只是一如既往地忙,没空来打理。为什么都是黄sai的,有的是土豪,有的却是老黄牛。

一年又一年,每年年初定下的目标,到年底总是完成不了,今年也不例外。虽有"宏伟"的规划,但是具体实行起来,又被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所耽搁。现在想想,也不能全赖在"忙"身上,而是赖实施、行动身上。

继续阅读:2014.

《大明劫》

《大明劫》从题目上看像一部战争片,实际上其更像是一部讲述医生在战场上重要性的电影。武可出兵打仗救国,医可强壮百姓护邦,虽然明朝的灭亡不一定像电影讲述的那样,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医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。

继续阅读:《大明劫》.

It's a boy!

陪产假结束了,继续忙碌的上班生活了,早早地想写点什么,但是总提不起"笔",羞于自己的文笔,不过,叙事一下还是必须的,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。

宝宝出生前还在福建,想着离预产期还有好多天,就回来了,想不到第二天晚上12点多,接到电话,说快生了。晚上11点之后又不能订火车票,只好第二天再订,由于南下的动车比较少,最早是中午11:48的,想不到我还在车站等车,接到宝宝舅舅的电话,宝宝就顺利出生了。

继续阅读:It's a boy!.

2013

2012年唰唰地过去了,飞快地,有的时候回忆起来,觉得有点赶不上,看着自己角色的转变,偶尔会茫然,应接不暇,感觉自己没准备好似的。但是岁月催着你去做更多的事情,去更多地接触社会,去转型,去升级,去适应新的角色。

2012年,我收获了很多,总结起来四个字:身份转变。从新闻中心到统计局,从单身到已婚,最重要的是,成为了准爸爸。从工作和生活的角度出发,2012年对我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年,一年来,经历了不少人生的转折点。

生活的重心也随着有了迁移,虽然还是依然忙碌,工作固然重要,但家庭更是基础,是根据地。一直忙于工作,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有老爸在做,虽然不曾表达,但心里一直很感激。当上准爸爸之后,更要担当起这个小家的责任,享受忙碌的快乐。

继续阅读:2013.

八戒婚礼@福州

八戒婚礼也有些日子了,小两口蜜月都回来了,我还没写日志,看来我这段时间真的很忙。

作为三兄弟最早结婚的,本来应该有两个伴郎,但是飘洋在海外的乌龟忙于学业,回不来,就把伴娘让给我一个人,哈哈,乌龟你就意淫去吧。不过伴郎不是那么好当的,每次喝酒都是胡吃海喝一顿回家的那种,从没伴郎经验,幸亏那边没有什么敬酒的习俗,就帮八戒打打杂,开开车门,轻轻松松就拿了一个大大的红包。

五里不同风,十里不同俗,婚礼的习俗差别还是蛮大的,不过宗旨只有一个:喜庆、祥和。我和伴娘都不是福州本地人,喜娘兴高采烈、手舞足蹈,咱们在后面喊"hou ei"......由于时间比较晚了,闹洞房也只搞了几个节目,良宵一刻值千金啊,真便宜了八戒。

继续阅读:八戒婚礼@福州.

转型升级之告别"娱乐圈"

八戒一直调侃我是混迹在"娱乐圈"的人物,把IT屌丝的影子给完全掩盖了。

在新闻中心差不多三年了,从10年初进来,干了不少的工作,洒了不少的汗水,网络部也一步一步走向正轨。大到平台的维护,杂到网线的制作,技术上的事情,几乎都是我包揽。

以办公室为家的日子终于快结束了,工作调动之后,我的生活也会随之有所改变。我一直认为,努力工作,品质生活,但是工作一繁忙,就会少了时间锻炼、休息,窝电脑前习惯了,没事也不想出去走走了。希望在新岗位上,能够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做做运动,出去走走,把电脑当工具,不能被电脑当玩具。

走马观花津京冀

走马观花回来好几天了,该留下点印记,当别人问起"你去过首都吗?"的时候,我可以自豪地回答,我去过,仅此而已,再无其他。正所谓的上车睡觉,停车撒尿,下车拍照,回家睡觉,第二天一问什么都不知道,就是这个样子。纪念一下,把脑海中的几个片段给记录一下。

先说说这次最值得的一件事,那就是去前门吃了一顿正宗的全聚德烤鸭,现烤,现片,现吃,算是品尝了一下世界文化遗产。看着那冒着热气的烤鸭从炉子里出来,还哧哧地响,就有一种想咬一口的冲动。但是,吃了几片之后,觉得,全聚德的也就那样吧,我的舌头不算挑剔,但是没怎么感觉到特别,这或许正是我舌头不挑剔的才没什么感觉。

继续阅读:走马观花津京冀.

那是一个令人"兴奋"的不眠之夜

伴随着振奋的防空警报声,11号台风嘶叫着从三门湾席卷而过,早上3点20分左右在象山一带登陆,防台的一步终于结束,进入抗台修复阶段。

为了响应国家气象局、省防指、市防指、县防指、单位的号召,昨晚坚守岗位到凌晨4点多,等版面搞定,然后上传到网站,及时播报台风的最新动向,各个乡镇、部门的防台工作。也算是一切正常,网络没掉,电也没停,准备的手提、无线网卡也没派上用场,当然,准备撤离逃生用的泳镜、手电也安然地度过了喧嚣的一晚。

在平时,记者这行业,就已经很艰辛了,既要顾领导,又要顾民生,在这特殊的时刻,大家更是辛苦。连夜赶稿子,第二天仍然要坚守在报道的第一线,一不留神,可能还被台风吹个趔趄......为了表达一下,昨晚用官方微博给各位坚守在乡镇防台一线的记者发了条信息,大家都是好样的!希望这种吃苦耐劳、任劳任怨能被认可!

上周9号、10号台风期间,代替同事值班,在为期一周的值班中,竟然碰到了两次台风,真是一个令人"兴奋"的一周。我今年一定会意气风发!

The King is Not Always Lucky

网上流传一个段子,如何把"The king is always lucky."翻译成地道的中文,最后"王老吉"胜出!

调侃了一下,来说正经的,前段时间看了郎咸平的财经郎眼,才明白,绿皮的纸盒装的王老吉和红罐装的王老吉原来出自于两家公司,要是广药不耍点流氓,我还不知道这商标背后的故事呢。自从商标战打响之后,加多宝是节节败退,不过,那红色的标记已经熟记于消费者的心中,不管你上面是"加多宝"还是"王老吉",大家都会认为是王老吉。

终于被我整齐了三种外包装的铁罐王老吉,纪念一下前面两种!

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,王老吉一下子拿出一个亿,不管我们认为是公关,还是民族精神,给王老吉这个品牌带去了不少的光彩,不少超市王老吉脱销。我现在在想,这一个亿是加多宝捐的呢还是广药捐的。

朱家尖、普陀

普陀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,常听人家说,那些虔诚地佛徒们,三步一拜,去普陀山朝拜。这次有机会去普陀,体验了一下普陀山旺盛的香火。普陀山上暂时还没见到那些骗人的把戏,但是商业氛围很浓,渐渐地失去了本来的面目。

雨中的沙雕

行程的第一站是沙雕,早闻朱家尖的沙雕闻名世界,下榻在沈家门,当然第一站就选择了沙雕。不巧的是,当我们开完会,在赶往沙雕圆的路上,天公不作美,下起了小雨,只好雨中去踩踩沙,踏踏浪。一些同事已经准备了泳衣、泳裤,本来想下去泡一下,也只能泡汤了。

这个时候不是看沙雕的时候,今年的沙雕节还没开始,去年的沙雕又已经被腐蚀地差不多了,再过一两个月,所有的沙雕又要被夷为平地,所以去沙雕圆的最好时间还是新一届的沙雕节后。

继续阅读:朱家尖、普陀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