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、四到十六、七岁是青春期,正是偏执的时候,由于缺乏生活经验,没有阅历和知识储备,在这个阶段,做事的时候,用自己狭隘的价值观去衡量,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,但实际上确实不然。

今天翻开电脑里面以前下载的电影,看到了房祖名演的《早熟》,虽然大家都不希望出现电影里面的情景,但是这个电影所反映的情况是很真切的,相信不少的家庭都出现这样的局面(私奔还是比较少的,毕竟是电影)。父母为子女着想,以有代沟的处事方法去帮助儿子,儿子偏偏年少轻狂,用十几岁的年轻人天不怕、地不怕的眼光去看待。

家长的良苦用心和孩子所谓的“自由”往往是冲突的,如果没有好好沟通,那么经常是两败俱伤,父母实现不了他们的望子成龙梦,子女们虽然向往“自由”,毕竟年轻,对家人还是有所畏惧,“自由”地也不踏实。

这样的情况我见到过,主要的原因我觉得是父母在沟通方面还有所欠缺,父母都忙自己的事情,没有时间好好和孩子们沟通,不明白孩子们心里想的是什么。随着事情的发展,往往是四目怒对,以解决不了事情的方法去解决。父母和子女之间其实是可以以朋友来相待的,父母有责任去纠正子女的错误,同时也需要放开手,给他们碰壁的机会,吃一堑长一智,只有遇到挫折才能发展。在子女遇到挫折的时候,用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子女们的错误,放下架子,用例子来教育他们,使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,帮助他们成长。

电影里面,房祖名的那股坚持的劲其实也有褒义的一面,他能勇敢担负起责任,明显是一个早熟的孩子。成功需要执着。